
人民日报:“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文字有力量、温暖、感情。书,是文字的汇集本,书海无尽、韵味无穷。看书,感受、学习、积累他人文化内涵。不断沉淀,持续吸收。在大学生活中,与书相伴、交谈,品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得出自我的独特感受。长治学院图书馆本期新书推荐为大家推荐五本优秀书籍,让我们一起同走进书的世界。

《隐秘的人间》李俊玲
索取号:I267/LJL:4
馆藏位置:南校书库/新书资源库
作者简介:
李俊玲,布朗族,现就职于云南省施甸县文化馆。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出版诗集《流水飞花》、散文集《另一种抵达》《跳跃的河山》等。散文集《隐秘的人间》入选中国作协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项目。
作品简介:
该散文集收录了李俊玲近三年来创作的25篇有代表性的散文,将其分为故园风脉、眼中世像、生命道场与栖身生活四辑。该书从作者个人经历与感受,记录滇西小城施甸特有的乡俗民情,体现出丰富内涵的人居形态。从一棵树到一片丛林,从一瓢一饮到人间万象,着力于时代变迁中的个人感受,从个体命运中去反映地域的总体风貌和全景气象。一座城,一群人,一种风俗以不同的方位烙印在作者的喜怒哀乐里,笔触真诚,文风朴素,温情却不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丧钟为谁而鸣》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索取号:I712.45/HMW:93
馆藏位置:南校书库/新书资源库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英文: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记者、作家以及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的一生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作品简介:
小说中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 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堕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丧钟为谁而鸣》以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仪凤之门》叶兆言
索取号:I247.57/YZY:1
馆藏位置:南校书库/新书资源库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进工厂当了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三卷本短篇小说编年《雪地传说》《左轮三五七》《我们去找一盏灯》及八卷本中篇小说系列,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等。
作品简介:
仪凤门是南京的北大门,也就是城市后门。出了仪凤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如果打了胜仗,附近老百姓便会聚集在这儿,欢迎凯旋将士。长篇小说《仪凤之门》从仪凤门为圆点发散开去,将南京城大革命前夜的历史、南京近现代的历史融汇于以杨逵等男主角为首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间杂南京城尤其是下关地区的地理、人文、社会发展等细微城市脉络,是一部草莽英雄成长奋斗的心灵史,也是南京城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一个民族在历史巨流河中的砥砺与风霜,见证一座城与城中人的创伤与坚韧。

《借我一生》余秋雨
索取号:I267/YQY:34
馆藏位置:南校书库/新书资源库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中国当代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探险家。他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文化散文凭借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深刻的思考、诗意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更以创性“文化大散文”文体为中国当代散文开辟了新路,以卓尔不群的品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作品简介:
一生传奇,不枉此生,《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先生比较包涵着个人情感在其中的作品,语言都是相对考究却也还是能够看出其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于生命的感慨,字里行间依旧透露着令人心酸窒息的沉重叹息和使命感,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长,所经历的人或事情有多少,想要留下来的寄托着怎样的情怀,这也许就是先生所想告诉我们的。

《高半山》潘梦笔
索取号:I247.57/PMB
馆藏位置:南校书库/新书资源库
作者简介:
潘梦笔,发表出版小说、散文、科幻作品等百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草地》、《科幻世界》、《羌族文学》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云朵中的故事》,长篇小说《倾听如歌》。参与编纂《羌山文丛》《西羌古唱经》《羌族文学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茂县执政实录》《汶川特大地震·茂县抗震救灾志》《茂县凤仪镇志》《茂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
作品简介:
潘梦笔先生的《高半山》是一部通过蚕陵寨为民族地区高半山或更广大地区的高半山画像的佳作。作品通过闷墩一身的坎坷命运和挣扎奋进讲述了高半山人们与贫困不懈斗争,虽在奋进中不断发展,生活不断改善,但依然不能在斗争中全胜而退凯旋而归的故事。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食粮,以思想文化凝聚于精神,外化为气质,胸藏文墨怀若谷,最是书香能致远。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本期的“好书”,一同品味阵阵书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