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正文

新书推荐 |“悦读成风尚 阅读传书香”【第四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17

60A45


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等大有神益。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阅读经典、品味好书,好似在心中长燃一盏明灯,能指引人们感悟人生、贴近真理、豁然开朗,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在本期长治学院图书馆新书推荐中,愿有一本好书恰合你的心意,伴你左右。


16541

《我与地坛》史铁生

索取号:I267/STS:12

馆藏位置:新书资源区,南校书库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作品简介:《我与地坛》以北京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思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愿我们都能被史铁生这种向死而生、在绝望中探寻希望的精神所鼓舞,敢和命运顶撞,敢在苦难中撒野。纵然我们曾有过无数个破碎的昨日,仍要高唱那一轮在希望中喷薄的朝阳。



16B29

《剩山》赵野

索取号: I227/ZY:3  

馆藏位置:新书资源区,南校书库

作者简介: 赵野,当代诗人,1964年出生于四川兴文古宋,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出版有诗集《逝者如斯》(作家出版社,2003),德中双语诗集《归园Zuruck in die Garten》(Edition Thanhauser,Austry,2012),《信赖祖先的思想和语言—赵野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17),《剩山—赵野诗选》(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2023)。现居大理和北京。

作品简介:  《剩山》剩的是汉语文化和古典精神之山,这是诗人赵野的一次满怀悲戚与希冀的绝地咏叹,这强音节的调门里既有送葬的严正况味亦有语言幻觉般的诗人志气。

《剩山》作为以汉语的方式向汉语致敬的组诗,必然面临着汉语本身的技术特征和语言精神,而赵野在《剩山》中对此进行了勇敢的语言实验——此实验的诡谲之处在于,在当下的汉语实践中对于古典精神和汉语技术的继承更多的不是以稳定的香火传统来继续——这传承更像是关于汉语传说的悲壮回声或拼尽全力的一次绝境中的呼应。



1A201

《脉动中国》许纪霖

索取号:K203/XJL:1

馆藏位置:新书资源区,南校书库

作者简介: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大紫江学者,历史系博导。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放到上海南汇东海农场。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华师大政教系研究生。辗转国内外多所院校任教访学后,2002年回华东师大历史系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现代性与知识分子等,著述甚丰。


作品简介:这是一本面向普通大众的中国传统文化入门书。中国文化是不好谈的,中国传统文化体格庞大,历史悠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社会结构、小到吃饭睡觉,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给普通人讲透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艰难,好在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明确写作思路和清晰的结构框架。作者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带领读者透过文化现象的表层逐渐进入传统文化的内部,探寻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



1768A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索取号:K02-49/HLL:2

馆藏位置:新书资源区,南校书库

作者简介: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令人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从宏观角度切入的研究往往得出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观点,受到读者的广泛追捧。


作品简介:本书是一部宏大的、突破性的人类简史,讲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三大基本问题,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该书打通时间线,重新定义时间和历史,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里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兼具思想性和易读性。它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更加深远的历史角度,从上帝视角去观察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类诞生的几百万年间,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其实与其他任何的动植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自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500年前的科学革命,人类的发展不断的加速,这种加速是好的吗?也许是不断的走近智人的末日。




1D5FA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索取号:I712.45/FCJ:23

馆藏位置:新书资源区,南校书库

作者简介: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1917年入伍,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名。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它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精致标本,其内容和风格与其所处的爵士时代密切相关。人们普遍认为,给这个时代命名并且下了精准定义的,就是菲茨杰拉德本人和他的作品。爵士时代的所有重要的关键词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全面深入的展示,比如金钱、汽车、禁酒令和飞女郎。对于老钱与新钱的关系,对于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揭示和刻画都达到了极致,是同类题材中当之无愧的翘楚。同样地,这部小说在技术上也臻于完美,无论在文本密度还是叙事方式的先锋性上,都对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书海浩瀚,与你皆缘。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每一本新书都是良师益友。愿你我以阅读为伴,在溢满书香的图书馆里遇见更好的自己,构建书香长院,在智慧的书海中沉潜,修炼一个丰满的灵魂。


Copyright © 2013 长治学院|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