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正文

新书推荐 |“悦读成风尚 阅读传书香”【第三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10

A34DC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人们徜徉其间,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既能汲取知识雨露,也能吸收思想精华,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在春风化雨中得到成长与淬炼。今天,图图为大家带来好书荐读,愿你我都能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D4D1

《浮生六记》(清)沈复著

索书号:I264.9/SF:16

作者介绍: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沈复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作品简介:《浮生六记》是清朝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著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原有六卷,现存四卷,后两卷疑为后人续作。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趣》《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C78A

人间失格》(日)太宰治著

索书号:I313.45/TZZ:3

作者介绍:太宰治是一位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二战后日本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太宰治于1909年6月19日出生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他就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在早期就开始写作。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经历了许多困境和挫折。太宰治的创作受到了自身的痛苦和精神困扰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太宰治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

作品简介:《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该小说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13860

《四月三日事件》余华著

索书号:I247.57/YH:6

作者介绍: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中国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等。为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

作品简介:从一把钥匙着手,主人公“他”便开始了对接下来不久的情节的假设想象,那么真实,那么容易使人产生悬念。在“他”假设过后回到现实,期待着自己的假设是否能在现实中得到验证,果如其然,“他”的一个个想象都在现实中一步步地实现了,然而对于一些事情是他一直都难以弄清楚的,比如那个靠在梧桐树下的男子是谁?父母在房间里讨论些什么事呢?四月三日会发生什么事呢?其实这些问题在故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解决,留给读者的是无限的遐想和惊叹。然而,“他”却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开始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怀疑和警惕,对父母,对朋友都一直抱着敌对的态度,更多的是对自己应该怎么做的行为处于内心的矛盾与煎熬中,最后,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所生活的地方与人群,他为此感到喜悦,也为父母与朋友的阴谋未能得逞为得意洋洋


10E10

艺伎回忆录》(美) 阿瑟·高顿著

索书号:I712.45/GD:4

作者介绍:阿瑟·高顿(Arthur Golden),生于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Chattanooga),毕业于哈佛学院艺术史系,专攻日本艺术。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史硕士学位,并兼修中文。在北京大学进修一个夏季之后,他到东京工作。回到美国后他在波士顿大学获英文硕士学位。目前他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定居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

作品简介:二十世纪初,家境贫寒的千代年仅九岁就被父亲卖入京都祇园地区一家艺伎馆“新田艺馆”。她美丽的蓝灰色眼睛招致艺馆头牌艺伎初桃的嫉妒,为她在艺伎训练期间带来重重阻碍。直至千代躲进祇园名伎豆叶的羽翼下,才结束她痛苦的日子。在豆叶的指导下,千代改名小百合,在艺伎界站稳脚跟。豆叶为小百合安排了标志艺伎成功的两件大事:高价拍卖小百合初夜权;为她找到有权势的人供养她。生存在夹缝中,小百合的心里总还有个角落,藏好了一段或许永远无法兑现的爱情。当所有不可思议的故事次第上演,当智慧与耐心逐渐超越美貌而日益凸现,奇迹是否终将诞生?那个梦里呼唤过千次的身影,是否终将浮现在繁华落尽的地方?


37BEE

《啼笑因缘》张恨水著

索书号:I246.47/ZHS:17

作者介绍: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中国章回小说家,章回小说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凭借《春明外史》一举成名;1930年《啼笑因缘》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早期作品多为鸳鸯蝴蝶派言情之作,到30年代逐渐增强了社会性,并开始写作以抵御外侮为主旨的抗日小说。

作品简介:《啼笑因缘》是作家张恨水创作的长篇小说,1930年12月首次出版。小说分上中下3册,采用章回体形式写成,全书共22回。该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啼笑因缘》本有生活中的真事为素材,张恨水经过巧妙构思,点铁成金,写成一部融言情、武侠、社会为一体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作品。该小说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1949年前上海的电影机构曾两次改编《啼笑因缘》;1949年以后,中国香港成为接纳这种通俗文学的重要场域。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香港多家电影公司先后6次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啼笑因缘》还被改编成苏州评弹、扬州弹词。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而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每本书,都如一泓溪流,有心灵的低诉如歌,有生命的涛声拍岸,看书的人,是超越时间的同行者。读未见书 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让我们一起拥抱书香,呼吸浪漫。


Copyright © 2013 长治学院|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