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正文

全民阅读 | 悦读成风尚 阅读传书香【第二十一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30

中秋之夜,玉盘悬空,总引人遥思千里之外的亲人故友。在这数字讯息秒传的时代,余光中先生的《尺素寸心》恰似一缕穿越时空的月光,照亮了传统书信中那份沉淀的情感与温度。

余光中的书信之美,在于“寸心”之真。他寄出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即刻的心绪、坦诚的关切与智慧的分享。读者仿佛成为温柔的旁观者,窥见一代文学巨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笔墨安顿自我、联结他人。那一笔一划的书写,承载着比电邮微信更郑重的牵挂,正所谓“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3D5A1

索书号:I267/YGZ:7

藏书地址:南校书库  新书资源区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2017)文学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生于江苏南京,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的写作,代表作品有《白玉苦瓜》《乡愁》《听听那冷雨》等。

内容简介:《尺素寸心》收录了余光中与亲友、文化同仁的数十年往来书信,不仅是一部个人交流史,更是一卷以笔墨织就的时代侧写。书中文字可见诗人学者的温润与睿智,谈文学、论翻译、话家常,从容舒展间尽显文人雅士的襟怀与风趣。每一封信皆如精心雕琢的散文,既有学问的深度,亦不乏生活的烟火气。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听听2025级新生们的读书心得吧!

汉语言25专升本1班 :谢欣怡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我翻开余光中先生所著的《尺素存心》。书中字里行间弥漫的墨香,以及所蕴含的乡愁之情,宛如那象征团圆的皎洁明月,穿越时空,将在电子屏幕时代被稀释的现代人情感,重新带回纸短情长的温馨与醇厚之中。“尺素”指代那轻薄的信纸,“寸心”则是浓缩于其上的无尽情意。这份情感绝非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思念,更蕴含着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望。先生笔下的文字,体现着汉字的温度、礼仪的风范、艺术的柔和之美,是“见字如面”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基因。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迁,对亲友的深切牵挂、对文化的崇高敬畏,以及对心与心真诚沟通的不懈追求,始终是镌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汉语言25专升本1班 : 张传利

乡愁是藏在味蕾里的执念。清晨早餐的胡辣汤包子,街口小摊上绵绵香气的油酥饼,傍晚姥姥端上的手擀汤面,那些带着烟火气的味道,在异乡的外卖里寻不到半分。超市货架上相似的包装,煮不出记忆里的咸淡,反而让思念愈发绵长。

乡愁是老屋前的那棵梧桐树。小时候总盼着它枝繁叶茂,好在树荫下与玩伴们嬉戏。如今隔着千里,只能在视频里看它抽新芽、落旧叶。风穿过枝桠的声音,像极了伙伴们轻声欢悦的笑声,轻轻落在耳边,却抓不住半点温度。

后来渐渐明白,乡愁从不是要踏上归程才能消解。它是行李里含掺着家乡独有的味道,是手机里存的老照片,是偶尔说出的乡音被陌生人听懂时的惊喜。这份牵挂会跟着脚步走,走得越远,缠得越柔,我想不必问归期,因为早已把故乡,装在了心上。

汉语言25专升本1班: 寇海丽

《尺素寸心》让我重识书信的重量。那薄薄纸页承载的,不仅是墨迹,更是跨越时空的郑重与温度。在即时通讯的年代,它提醒我:真正的交流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心灵的专注。每一次落笔,都是对情感的雕琢,对关系的敬畏。这份“慢”,恰是当下最珍贵的诚意。

4BFD9


中秋是团圆之节,也是思念之节。当现代人习惯于用即时通讯发送程式化祝福时,《尺素寸心》让我们重新审视沟通的本质:真正的联结需用心酝酿,用时间栽培。月光千年如一日,而书信中的深情与敬意,亦穿越岁月直抵人心。

这个中秋,不妨暂放手机,借《尺素寸心》回味手写时代的浪漫与郑重。或许我们也会想起某位久未深谈的故人,愿以一笔一纸,书写属于自己的寸心尺素。

1B1B8


Copyright © 2013 长治学院|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