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新书推荐 -> 正文

全民阅读 | 悦读成风尚 阅读传书香【第二十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8

重温《可爱的中国》:致敬信仰,看见山河之美

可爱的中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文字超越了纸张与墨迹的物理存在,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精神火种。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诞生于狱中最黑暗的角落,却绽放出照亮一个时代乃至无数时代的光辉。今日重读这部用生命写就的经典,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炽热情怀与信仰力量。

好书推荐

3DC6D

作者简介:

方志敏1899——1935),原名方远镇,江西上饶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11月,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1月,他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坚贞不屈,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作品。19358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内容简介:

《可爱的中国》写于1935年,是方志敏在狱中面临死亡威胁时的绝笔。文章以化名“祥松”写给朋友的信为主体,方志敏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手稿几经辗转,秘密传出牢狱,堪称中国现代史上的“精神奇迹”。这本书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位革命者的自白书,更是一位爱国者的宣言书。方志敏没有采用口号式的空洞表达而是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他心目中中国的模样——不仅是壮丽河山的中国,更是充满希望与未来的中国。他也悲痛地诉说了祖国母亲遭受的苦难,山河支离、民气涣散,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在列强铁蹄下忍辱求生。但方志敏坚信只要中国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心仍在,团结一致、勇于抗争,就一定能改造旧中国。他还在文中展望了富强中国的壮丽愿景,坚信欢歌将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哭脸,富裕将代替贫穷。

号:I266/FZM

藏书地址:南校书库  新书资源区

读者心得

NO1文遗2401 王 露:

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时,中国正深陷内忧外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战乱民不聊生。他以“母亲”喻祖国,痛斥侵略者“把母亲掳去,宰割她,压迫她”,却在字里行间始终燃着希望:“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份对祖国的赤诚,成了穿越黑暗的火种。

书中那句“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在将至的国庆时节有了最鲜活的印证。回想九三阅兵式上,战机列阵划破长空,装备方阵气势如虹,这正是方志敏当年渴望的“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具象模样;街头巷尾悬挂的五星红旗、广场上载歌载舞的人们,也呼应着他对“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的憧憬。

历史2302  王太平:

在阅读《可爱的中国》一书时,我对第三段感触尤为深刻,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激荡。方志敏在狱中,仍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他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光辉前景,看到了人民奋发图强的力量。这不仅是一种深情的呼唤,更是一位革命者对民族解放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回顾方志敏的革命经历,他曾在闽浙赣苏区艰苦创业,带领人民开辟红色根据地,在极端困境下依然坚守信仰。即使在铁窗之中,他仍以乐观与希望作笔,描绘着新中国的模样,这种精神正引领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今日之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地基,以便于中华民族于此处筑就参天高楼。

如今,国庆节即将到来,新时代的祖国大地正如他所描绘的那般——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庆祝祖国华诞时,更要铭记方志敏和千千万万烈士的牺牲与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唯有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紧相连,才能让“可爱的中国”在我们手中更加繁荣昌盛。

数学2403 班 郭欣茹

国庆之际读《可爱的中国》,方志敏在国民党监狱中写下的字句更显滚烫。在酷刑与绝境之下藏着他对百姓饥寒的痛惜、对山河破碎的忧虑,更藏着“到处是活跃的创造”的坚定信念,那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恰是先辈们为“可爱的中国”拼搏的缩影。

如今的国庆,是国泰民安的庆典,更是对先辈的告慰——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正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我们便需要守护这份美好,以学习为炬,照亮新时代的前程,在学习中多一份执着,像方志敏在狱中坚守信念那般,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每一次认真的钻研、每一次不懈的求索,让青春在勤学中绽放,为“可爱的中国”续写新的荣光 。

统计2401班  张雅青

读罢此书,我所动容的,是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事业的略述》中描绘的“苦学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烽火岁月里,他和无数革命者甘守清贫,以野菜充饥,以稻草为被,却胸怀救国救民的宏伟理想。这种在极端困苦中依然坚守信念的精神,令人动容。

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革命根据地,革命事业处于最低潮的时期。方志敏和他的同志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枪炮,还要克服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然而,正是这种艰难环境,淬炼出了革命者最坚定的意志和最纯粹的初心。

在国庆来临之际重读此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繁荣昌盛,正是建立在无数如方志敏般的革命者艰苦奋斗的基础之上。他们用清贫守护理想,用生命践行信仰,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坚信“可爱的中国”必将迎来光明。

这部用鲜血写就的篇章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是在民族最危难之时依然选择坚守,是在个人最困顿之际依然心系苍生。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39680

当我们合上书页,方志敏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部诞生于牢狱之中的作品,已经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提醒着我们: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践的指南。

在这个需要精神灯塔的时代,《可爱的中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阅读、深刻思考。让我们通过这些永不褪色的文字,感受先烈的赤子之心,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守护这个经过无数苦难终于迎来复兴的可爱中国。


Copyright © 2013 长治学院|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