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传统节日里最温柔的一阙。她以月圆为誓,把团圆煨进月饼的酥皮,一口咬下,全是家的温度;又以清辉为笺,替远行者把思乡写满天幕,千里共对,一光同看。
月,是中秋的魂。古人挥墨,千行万句,都向它仰望。这个中秋,让我们循着纸上的清辉,走进诗人们的月色——看同一轮圆缺,如何照见不同的心事人间。
古人挥墨写下的中秋

0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浪漫笔触追问宇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道尽人生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中秋寄情典范。
02.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白露映月,道尽战乱中漂泊者的乡愁。
03.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对比昔年曲江赏月与今朝贬谪孤寂,时空交错中凸显宦海沉浮之叹。
04.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篇雄浑,后转“不堪盈手赠”的婉约,展现盛唐气象与个人情思的交织。
05.李商隐《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借关于月的神话传说抒发孤寂。
无论你身在何处,抬眼便是同一枚月亮。它穿过唐宋的墨香,掠过万户的炊烟,轻轻落在你我掌心,像一封未拆的家书。愿你把思念折进月光,托西风寄回;也愿那轮圆满,替我们守住人间的团圆。此刻,月即归处,心亦归处。
中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