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书评大赛 | 2024年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书评大赛作品展(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20

于学问的星空,书籍如璀璨星辰,照亮求知者的前行路。书评,不仅是观点的交锋,更是心灵深处的共鸣。本期继续为大家带来2024年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书评大赛我校学子获奖的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展现的独到见解与非凡才华,一起共享这场智慧盛宴。

01

李雅洁

 

作者感悟:

承蒙组委会与评委的垂青,能获此殊荣,我深感荣幸。 

书籍于我,是黑暗中的熠熠星光,是荒芜心灵里的汩汩清泉。在图书馆的静谧角落,我曾无数次与它们邂逅,那是一场场灵魂与思想的狂欢。

这次获奖,于我是莫大的鼓舞。我也想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书评大赛,用文字丈量书籍的深度,用感悟描绘思想的轮廓。在书评中,我们能与更多爱书人共鸣,让书籍的价值在交流中升华。

作品展示:

绝境逢生:拨开云雾见天晴

——读《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有感

“你必须跌倒你从未经历过的低谷,才能站上你从未到达过的高峰。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题记

他,盛唐骄子,励精图治,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万国来朝,一片繁荣富庶;他,荒淫无度,刚愎自用,亲手将自己的盛世推入了万丈深渊,烽烟四起,百姓颠沛流离。他,是阎守诚和吴宗国这本《盛唐之子》里的唐玄宗李隆基。这样骄傲的一个人,他曾坚不可摧,也曾拥有似水柔情,他究竟何以“兴国运”,又何以“乱江山”呢?

谈及唐玄宗,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可人们却更喜欢他与“杨贵妃”的爱情。相比于“走马任姚崇”,“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荒淫似乎更为后人津津乐道,甚至于将奸佞当道的罪责全然推到一个女人身上。个中是非曲直世人无从判断,但是通过《盛唐之子》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玄宗的生平以及那一段辉煌盛世,从中得到些智慧与启发。

唐玄宗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建号开元,第二阶段是开元盛世,第三阶段是天宝时期到生命的终结。本书从唐玄宗的出生开始谈起,彼时还是武则天当朝。

人道“最是无情帝王家”,这话在李隆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他生来就是“厄运中的王子”,生父睿宗谨小慎微,举步维艰;生母被婢女诬陷,秘密杀害。从小的幽禁使李隆基意识到,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方能保全自己。“祸兮福之所倚”,逆境中的人总能拥有无限的潜力。之后,父亲因参与“神龙政变”有功,被赐予宰相身份参政。李隆基被任命为潞州别驾。终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在潞州的两年间,他多方招揽亲信,为自己培养势力,同时也在暗暗谋划着一切,但是他的夺权之路并不顺遂,反而异常曲折。回到长安后,中宗被杀,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后,拥其父复辟。他步步为营,渐渐接近自己心中的渴望。太平公主担心李隆基妨碍自己参政,而李隆基想除掉太平公主。于是乎,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争斗一触即发。李旦看到姑侄二人的内斗,为了李唐江山,不顾太平公主反对,让位于李隆基,自己退位成为太上皇,却仍掌握朝廷部分大权。终于,李隆基登基称帝。但是,让位并没有缓解双方关系,反而加剧了两人的矛盾。太平公主图谋发动政变,推翻玄宗,被人告发。于是,玄宗抢先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其党羽后,赐死了太平公主。李旦得知政变后,正式归政于玄宗。这一过程作者在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理清了我脑海中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混乱。

至此,李隆基掌握了全部朝政,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从一个“厄运中的王子”到“九五至尊”,他走了很久很久,其中心酸苦楚,怕是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在经历人生最低点时,他没有抱怨,而是一步步未雨绸缪,渐渐接近权利中心。他告诉我们,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要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先后拜姚崇、宋璟、张说为相,大力推行社会改革。经过唐玄宗数十年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强盛,国土空前广阔,人口在天宝年间达到几千万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书中主要从吏治,财政,土地,军事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唐玄宗的一些改革措施,这些政策至今都有其独到之处。种种政策,书中介绍详细,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异常繁华的盛唐之景以及背后玄宗所做的一切。相比于流传后世的“荒淫”,他的成功却鲜有人知。虽然他只是继承了前朝的繁荣,可是不得不承认,在他的执政前期,他将繁荣的唐朝推到了另一个新高潮。人们常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某个阶段,唐玄宗做得很好。

或许,绝境中见意志,太平中生安逸。

开创盛世后,李隆基沉溺享乐。他不顾礼节,将儿媳招进宫中;他为讨欢心,大封家人,其族兄杨国忠平步青云,成为宰相。杨国忠任相期间,专权误国,只知搜刮民财,致使朝政腐败。安禄山获得宠信后,引来宰相忌恨,二人仗着宠信互相争权夺利,水火不容,最终成为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之后,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当时的盛唐,一片祥和,民不知战。安禄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东京洛阳后长驱直入,攻陷了唐都长安。唐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时,将士哗变,诛杀宰相、缢死贵妃。最后,玄宗不得不独自逃到成都。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一展宏图,如今却仓皇出逃,孤家寡人。读来不免有些唏嘘。当初那个励精图治,缔造盛世的李隆基,怎么亲手将江山推入了深渊呢?

对此,我的回答是,苦难终将辉煌,安逸终会反噬。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历尽艰辛,才会坚定意志,渴望触不到的“光”。可一旦得到,就不会再珍惜。在歌舞升平的殿宇,在美人环绕的后宫,在至高无上的皇位上,玄宗渐渐迷失了自我。他或许会觉得我做了那么多就是为了此刻的安逸。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低谷时,有清晰的认知以及规划;而当完成某一阶段的目标时,你会觉得我走了那么久,就不能好好休息下吗。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定律。关键看你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去和安逸做抵抗,时刻保持着清醒。

故事最后,郭子仪带兵讨伐叛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叛乱得以平息。随后,玄宗返回长安,居于兴庆宫,从此,不再过问政事,由大将军陈玄礼和宦官高力士侍候。但肃宗因害怕玄宗复位,便默许宦官李辅国加害唐玄宗。宦官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把玄宗迁居至甘露殿,又把高力士流放,迫使陈玄礼辞官退休,致使玄宗只身一人,孤苦伶仃,好不凄惨。最后的最后,他在落寞中黯然退场,大唐也不复往昔。到此,故事终章。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唐玄宗的一生,试图梳理他一生的成败。读后真是令人唏嘘。

这就是唐玄宗的一生,可以说他悲剧的一生,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疏于自省的典范。他身上的起伏是最值得我们引以为鉴和反思自省的,能够在危难之时拨乱反正重回正轨,能够任用贤良变革图强开疆拓土,这是值得称道的。后期“从此君王不早朝”,致使“安史之乱”的发生,百姓水深火热,这是需要批评的。或许逆境方能促使人成功,安逸只会坠入深渊!

没有人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连光的路线都会转弯。人生起起伏伏,就如同在风浪中的一只小小的扁舟。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幼时的经历让李隆基极度渴望权利与皇位。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羽翼未丰时,他步步为营,积蓄力量。对权力同样极度向往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失了理智,并未获得成功。李隆基之所以能成为赢家,必然经历了命运的起起伏伏,从失败的斗争中汲取经验,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历史上有太多绝处逢生的故事,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轻言放弃,总有一天会守得花开见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鲁迅先生曾有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美丽的花也终将会凋零,盛唐也不例外。命运总会和你开玩笑,不是所有人能笑到最后的。李隆基的放纵沉迷与偏听偏信,一手砸碎了自己亲手缔造的盛世。他固然可怜,可是一次次让自己陷入危机,不顾自己的百姓和家国,并不值得去同情。

谁的人生都会有高低起伏,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生不会一直如你所愿,跌宕起伏才是人生。在顺境中善待别人,在逆境中善待自己。要记住,低谷时不要抱怨命运不公,逆境不是绝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当下所经历的挫折和苦难,其实都是命运在暗中提醒,让你有成长的机会。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深陷沼泽的人,相信你的人生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晴。“谁无暴风劲雨时”,愿诸君“守得云开见月明”。

02

郝一婷

 

作者感悟:

字里行间中流动着的是宇宙间千万个生命体所持有的独立,文字一直在记录、在描绘、在续写生命集合。书中的世界更是特立独行的各种生命样式,每一本每一页都是不同的景象、不同的可能,无法改变或重写现实,于是在书籍构建的世界里追寻、弥补,并试图提炼些慰藉。所幸还有文字愿与时常失落的人类交手,所幸还能偶尔栖息。

作品展示:

太平有象,万物共生

                     ——读《太平有象》有感

摘要:以太平村为背景而发生的一系列围绕人与自然、社会民俗、风土人情、和谐共生的故事就此展开,我不禁思考人类立足于世,是否真的便能称霸于世?太平有象即为太平世象,在人与自然的探索中,我们应当做的是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共生,太平村不仅是太平村民们的家园,也是人类与生灵共生的家园。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

正文:

还未翻开此书时,我将书名细细品味了好几遍,非觉得它蕴含了多么高深的意味,甚至于给人以禅道之意。但在我将小说读至一半时,才发现书名竟与内容贴切的一丝不苟,太平村里真真来了一只象。直至全文毕,我才庆幸还好将书名多感悟了几番,太平村里来了只大象不假,意蕴深沉更是确切不疑。

太平村,一个坐落于西南湿热地区的小村庄,如其他文学作品中的鲁镇、刘镇一样,每天都在上演着纷繁的故事。太平村显然是一个彝族村落,乌火是毕摩,类似于祭司一职,掌管着太平村里观天象、算运数等一类事物。当然,他也是一名巫医。而沙玛则是太平村的村主任,掌管着太平村的大小事务。一山不容二虎,况且因着一些家族渊源,两人平日里便看对方不顺眼,说不了几句话就要呛上两句。好巧不巧的,两人的儿子却是村里顶顶好的好哥俩。阿嘎是沙玛的儿子,前不久才从学校毕业,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了太平村。他告诉他的伙伴,乌火的儿子木呷,未来是属于农村的,他要回来建设新农村!

这天,两个年轻人如往常一样流连在雨林时,听到雨林深处传来的阵阵悲鸣声,在阿嘎的坚持下,他们向着声源处进发。不是什么鬼怪,也不是什么乌火的诅咒,是母象因救不出掉落陷阱的小象发出的绝望哀嚎。在沙玛捡到母象的胎盘时,两个年轻人也跳下陷阱救出了小象。木呷说“都说大象大,可它却这么小,还没头半岁的小猪仔大。”人类似乎总是对幼小的生命报以同情与希望,此时的这两个年轻人希望小象活下来。小象的命是保住了,可如何养活小象还是个问题,两对父子互相出谋划策,将小象养在了后山里,每天用着从镇里买来的牛奶喂养小象。孩子还是孩子,到底没有他们的父亲想得多,村子里来了大象,村民们的玉米地、苞谷地可怎么办?乌火夜观天象,毫无疑问的什么都没有看到,他没从他的太爷爷哪里继承来观星的本事。

太平村原本不在这片与雨林之中,它的故乡在寒冷的乌蒙山上。乌火的太爷爷在临终前夜观天象,看到了一只大鸟,预言说:大鸟出现时,就是太平村人失去家园的时候。没人知道大鸟是什么鸟,也没人知道大鸟什么时候来?到底还来不来?于是预言成了传说。直到毕摩传到了乌火的父亲,阿库这一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太平村里,来了个叫做马鸿鹄的大老板。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走进了大包山,肆无忌惮的开采着,开矿炼铁,湖水渐渐没了,山也渐渐秃了,沙玛的父亲,上一任村主任倮伍坐不住了。他求告无门,只好找了阿库商量,阿库这才猛然想起爷爷的预言,二人坚信马鸿鹄就是那只大鸟!奈何他们赶又赶不走马鸿鹄,倮伍的脑中产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赶不走就除掉他!结果却是马鸿鹄靠着自己的如簧巧舌劝退了倮伍雇来的杀手,并将倮伍送进了监狱。自此,沙玛与乌火两家的芥蒂便结下了。

马鸿鹄最终死在了深山的一个深菁里,多行不义必自毙。市里也为了长江上游的生态,禁止了大包山的采矿。马鸿鹄死了,身体力行的证明他自己真的不是那只大鸟。沙玛上任了,他带着大家建设了山青水绿的太平村,甚至于太平村成为了旅游与摄影爱好者的圣地。直到一年冬天,下了整整半个月的大雪,沙玛在雪地里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大鸟,他想着能为刚生产完的妻子补补身子,妻子却不愿意杀生,恰逢县里文化馆的胡馆员来此摄影,他一进门便看到了那只蜷缩在地上的大鸟。这时,屋顶上来了一只与将要死去的大鸟一模一样的鸟,它附身飞下,想要用嘴叼起受伤的大鸟,终是徒劳。它发出绝望的叫声,接下来,它垂下头来,为受伤的大鸟整理羽毛,蹲下身子,用自己长长的脖颈轻轻碰了碰受伤大鸟的颈项。它们交颈缠绕,相拥而死。后来,沙玛知道了大鸟叫做黑颈鹤,太平村也因黑颈鹤的到来成为了旅游风景区,再后来,太平村要整体搬迁的消息下放,每个太平村民都哭红了眼,没有人愿意放弃故土。沙玛说,他会带村民建立一个更好的太平村。

如今,大象来了,可沙玛的脑海里全是黑颈鹤。乌火的迷药不见了,被两个年轻人拿去准备迷倒小象,把它卖给贩子,他们已经负担不起每天都要喝掉一大桶牛奶的小象了。好在乌火和沙玛及时赶到,赶走了贩子,沙玛很生气,他气自己的儿子怎么如此不明事理。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着,一队象群在母象的带领下来到了太平村,它们在将庄稼地踩踏一番后带走了小象。沙玛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太平村惊现象群,太平村又要搬迁了。

沙玛感到无所适从,连续两次失去家园让他变得迷茫起来,阿嘎却喜气洋洋的走进来,说着:我们要搬迁到新家园去了,新社区还叫太平这名儿,还解决了我们村的生计问题,我们呀,这是从糠箩跳到米箩里了呀!

太平村来了大象,也给村民带来了好世象。我暗暗想,太平这名字取得可真是好,稀奇罕见的保护动物都愿意往这里来。在太平村的两次搬迁中,我看到了太平村民的勤劳,在举家搬迁之后还能克服环境,建设更好的家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村民们本身的勤劳。我也看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身为毕摩,他们将祖传的医术传承的很好。可我也看到了人性的贪婪与不知足,开矿采山的马鸿鹄,心里眼里只有金钱与财富,全然不管不顾生态环境,不顾青山绿水,更不为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动植物考虑。还有倒卖动物的段晓果,他的身后更是一整个黑暗的产业链,有将象牙从活生生的大象身上拔下来的,有将温顺的动物送去马戏团做表演的,人类仗着自己开了灵智、通人言,便丝毫不把这些与人类共享一个家园的动物放在眼里。将其视为牲畜,盘算着怎样才能从可怜动物身上获取利益,思索着如何压榨它们的每一点价值。

在读了一半后,我觉得我产生了一个应当与沙玛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太平村无论搬到哪里,都会不断的有动物走进,使得太平村不得不搬迁?这是否是毕摩口中的宿命?直到读完全书,我才后知后觉,哪里是动物们走进村民们的家园,分明是人类侵占了它们的家园。它们不过是在属于自己的栖息地中巡视、游乐,正如黑颈鹤不会飞到新的太平村,而大象也不会跋涉去到旧的太平村。动物依据自己的生理特性选择栖息地,而人类却并非如此,我们仗着我们的工具、我们的智慧,在山谷间、平原上、丛林里,都能建起属于我们的居住地,一座座钢筋水泥伫立起来,高楼大厦不知比最大的生物大象高出多少。家园是靠着我们自己劳动的双手建立的,我们也没有错,但我们是否该替与我们同住地球的其他生物考虑一下呢?

地球并不只属于我们人类,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的完整性才是一个健康星球所必需的。那些被我们所污染的山川、河流,也在千万年前孕育了我们;那些因污染而不再蔚蓝与清透的空气却仍庇护着我们的生存;那些被我们欺凌折辱的生物也同样是地球的一员。我们并不比什么生物高贵,我们进化了灵智,拥有了更多的力量,更应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做出贡献,而非一味的索取与破坏。

好在,故事的结尾是乌蒙山上的黑颈鹤减少了交颈而死的可能、雨林中的大象消去了落入陷阱的恐惧,而太平村的村民们再不必担忧搬迁家园,他们成为了保护区的一员,保护着生灵、安稳从业。沙玛成为了太平社区的社区主任,毕摩有了彝医传承馆,人类的文明又能够流传千万年,太平有象即太平世象。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平衡,是我们与自然之间最合适、最正确的关系。

03

李晓晴

 

作者感悟: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那些读过的书,终将化作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让你活成最好的模样。用书本的厚度,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垫高自己的人生!未见世界时书籍是世界的外延;见过世界后,书籍又成为世界的注解,让我们珍惜人间好时光,莫负朗朗读书时。

作品展示:

与“墟”为伴 昔光重现

 —我读考古著作之《与废墟为伴》

未深入对考古进行了解的人都仅仅觉得“考古”和“盗墓”两者相差无几。考古像一位戴着面纱的神秘人,大部分人对它充满着好奇,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考古是什么?考古学家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可以通过读玛丽莲·约翰逊的《与废墟为伴》这本书,它会带着你以另一种视角走进考古的世界,深入了解和体验考古的日常工作。

谈起考古学家,会觉得这个职业听起来很高大上,有种神圣的使命感。确实,考古学家是神圣的。但是在这份神圣职业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危险与艰辛。“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傅斯年先生对于考古和考古学家的描述。在《与废墟为伴》中,从田野考古到水下考古,从一片碎陶片到整体器物的出土,都在诠释着考古学家工作的方方面面。他们在一个个“废墟”中艰难的寻找着历史发展的见证,对一个个器物反复分析,只为从中找寻历史的真相。在考古过程中,蚊虫叮咬,气温高居不下,自然灾害等等这对于考古人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更甚至带有腐蚀性的树液,毒蜘蛛、蛇、蝎子在身上反复爬行,经历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被黄蜂追逐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很心惊胆战的事情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是一次次有趣的冒险,也是研究发掘的好时机。正如他们遇见了黄蜂,即使被蛰到了,也乐在其中。他们不仅仅是冒险,“面朝黄土背朝天”,更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考古工作者部署探方,手拿铲子等工具,在探方中一蹲就是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考古学家的生活。

作为一位考古学家,必须要具备极其丰富和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既要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编写考古报告,掌握大量的文献内容,又要了解考古学界的发展动向,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对遗迹进行勘测、测量和分析,同时还要了解遗物以及遗迹使用的材料和工业技术。此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地理、地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考古学家是具有极高专业素养和高度活跃的思维,专业性质极强。除了我们大众所熟知的这些考古学家需要的专业技能,他们还需要具备野外探险家的生存技能。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作者与各种考古学家结识,交流,一起生活和工作。“等世界末日来临时,你就会想要认识几位考古学家了,因为我们既会生火,又会捕食,还会建造高山堡垒。”这是作者在与一位研究生交流时的话语。当时作者还不甚理解,直到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发现考古学家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他们要穿越山林,爬上悬崖峭壁,甚至进行水下作业。正是因为环境以及野外考古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轻装上阵,除了简单的专业工具以外几乎就是一个背包,所装的水也只够他们喝。由此可以看得出来,考古学家几乎是全能的,并且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视角,我们也只能看到他们对文物的发掘和整理,而在这本书中我们通过作者的视角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真实的工作过程,即使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但也足够震撼。这就是具有冒险精神的考古学家,一群“苦中作乐”的伟大人物。

“废墟”中的碎陶片在普通人看起来就是无用的碎片,但是对于考古学家来说那是无价之宝,一片不起眼碎陶片也许可以传递出来很多信息。例如在中国河南省贾湖村被发现的沉睡了千年的陶罐,通过分析发现了其中的成分,并且证明了在13500年前人们就可以通过对粮食酿造去制作酒水了。现在文物是居于高位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对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小小的器物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但是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文物在当时社会中可能不太受到重视,包括考古学家,同时在那个年代考古勘探手段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以至于会导致有些文物的损毁和破坏。在菲什基尔地区因为发现了兵营等遗迹,官方只是承认了它是有价值的,但是并未进行保护措施。后来在开发时可能因为技术的原因并未发现历史遗迹,于是便进行了工程建设。后来比尔·桑迪他们在这些地区发掘出了人类遗骸。但却因此遭受了诽谤和监察。遗骨受到了破坏,只能选择回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考古学家与文物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可以感觉的到,考古学家每一次进行发掘时,每一次发掘出现文物时,别人体会不到考古学家心中的激动之情。这是独属于考古学家的印记,这也是考古浪漫之所在。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以与千百年前的人物所对话,既神秘又震撼。文物与考古学家所对视,一眼即万年。双方如同伯牙和钟子期一般,高山流水觅知音,文物在埋藏千年之后终见天日,以揭开人之往事,以架起千年前与千年之后的沟通桥梁。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片遗迹对于我们来说确然只是一片废墟,但是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是宝藏之“废墟”。从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明白,“废墟”是需要我们去保护的。即使可能我们做不到极高的保护措施,但是我们也可以约束我们自己不去进行破坏。保护文物的工作迫在眉睫,它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工作,也是我们人类的责任。可能一件文物的破坏如同缺少了一位历史的见证者,一段历史就会缺失不见。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这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不要让“废墟”如同废墟!有些不怎么著名的遗迹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朗尼索斯岛被占领之后又废弃掉,但是它仍然吸引着无数考古学家前往勘探。康奈利说“成功的考古应该可以填补历史的空白。它能够讲述失败者的故事,也能从碎片中还原历史”。这是考古的意义。虽然它可能枯燥无味,充满着艰辛与危险。但是,当有文物出土的时候那种心情是无法描述的,无以言表的。可能是激动的,震撼的,悲伤的,又或是神圣的……我们无法感受但却是考古学家真实的描述。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这是许宏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这是对考古学家的诠释。每一名考古学家都是默默无闻,坚持下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考古发掘。他们也是活泼有趣的,也会因为发现一个带着日期的硬币而欢呼雀跃。这就是神秘的考古学家,他们也会展示着他们不一样的方面,正是因为多变才显得更神秘莫测。

《与废墟为伴》这本书是写给考古学家的一封情书。是作者在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后进行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以及分享的心路历程。在此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成为一名考古学家需要具备对历史的热爱和好奇心、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态度、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以及冷静和客观的分析能力这几个方面的特质。“考古”一词,其实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的《考古图》中就已出现。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考古学,听起来严谨、繁琐、重复、枯燥。但是,它能不断有着新发现,不断满足好奇心。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区别与魅力。考古,就是一个持续探索未见的过程。它也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

一百年前,国外学者安特生发掘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启了中国考古的序幕,一百年来,代代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序列建立完善,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始终会有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考古?考古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科技不需要我们了。其实并不然。通过百年来的考古,我们知道了自己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通过考古,我们才能拨开历史的尘埃,看到那些尘封的真相。正如那句话: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去读这本书,去了解考古,去了解考古学家的工作和生活,去与考古学家在“废墟”中找寻历史的踪迹。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让过去拥有未来。也希望大家可以走进“废墟”,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

 

书籍推荐

 

《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

书籍介绍:本书是一部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传记读本。他是盛唐天子,在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先后铲除韦后与太平公主,二十八岁继承皇位,励精图治,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

     然而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又表现出平凡人软弱的一面,沉迷于宫廷生活,对国政缺乏应有的紧张感,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面对帝国的危机,他以七十二岁高龄,放弃都城、处死心爱的女人后,仓皇逃到成都。在玄宗身上,再也看不到领导者应该有的魄力和决断力。唐玄宗的执政风格,前后期差异很大,他的功过该怎么评说?且看本书娓娓道来。

 

《太平有象》

书籍介绍:《太平有象》虚构出一个叫太平村的少数民族村寨,讲述村民如何保护受伤的小象,为给野生动物腾地方而搬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故事,赞颂了边地人民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努力、付出、担当和牺牲。

 

《与废墟为伴》

书籍介绍:一封写给考古学家的情书,带你重回考古现场,重新发现考古学家们的奇闻异事与真实生活

求知之旅永不落幕,阅读的力量恒久远。我们坚信,书籍能赋予每个人独特的力量,激发深层思考,滋养心灵。愿阅读成为你我生活的常伴,增添无限智慧与乐趣!

 

Copyright © 2013 长治学院|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